机器人 “上岗”,推动高铁设备智能化大步迈进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6-10  点击率:110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的运作模式。铁路领域,尤其是高铁系统,也积极拥抱这股科技浪潮。如今,机器人正式 “上岗”,助力高铁设备智能化再升级,为铁路运营的高效性、安全性以及旅客服务质量的提升注入新动力。
      在高铁车站,智能机器人的身影愈发常见,它们正承担起部分以往由高铁乘务员负责的工作,且表现出色。以乌兰察布丰镇北站的 “草原丰丰” 机器人为例,其身高约 1.6 米,采用立柱式设计。“草原丰丰” 的 “眼睛” 部位是高精度摄像头,具备拍照识别功能。机身配备两块高清屏,下方设有身份证识别区和凭条打印出口。自今年 4 月 “上岗” 以来,它已为众多重点旅客提供服务。它能通过身份证识别,迅速为视障等重点旅客办理轮椅借用等手续,其系统与铁路 12306 平台实时同步,将助行设备借用流程从传统的纸质登记转变为电子化操作,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这意味着,高铁乘务员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复杂、更具人性化关怀的服务当中,比如为旅客提供心理安抚、处理突发状况等。
      而在西安站,人形机器人 “小铁” 同样表现亮眼。它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 AI 技术,在站内巡视过程中能够精准解答旅客咨询。当旅客提出问题,“小铁” 不仅能用清晰的语音回复,其身上搭载的平板电脑还会同步显示回答内容,极大地方便了不同需求的旅客。在春运等客流高峰时期,“小铁” 日均服务时长可达 8 小时,有效缓解了人工服务窗口的压力,也减轻了高铁乘务员的工作负担,使得整个车站的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除了服务旅客,机器人在高铁设备的维护检修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高铁运行的幕后,众多设备需要定期检查与维护,以确保列车安全、准点运行。以往,这些工作大多依赖人工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漏检、误判等风险。如今,各类智能检修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例如,我国货运铁路首套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的成功投用,为高铁设备检修提供了借鉴模式。该系统采用 “机器人巡检 + 人工复核 + 云端诊断” 的多运维模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 AI 视觉识别技术、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等设备,可对车体、轮对、制动装置等关键部位进行 24 小时自主巡检。通过云端实时分析数万张图像数据,精准识别故障隐患,其故障识别准确率超过 98%,对车轮裂纹、轴承过热等常见故障的识别率更是高达 100%。在高铁领域,类似的探伤机器人能将轮对检测效率提升 300% 。过去人工检测需 5 人花费 4 小时才能完成 11 公里的检测,如今 “小黄车” 机器人仅需 4 人在同等时间内就能完成 45 公里的检测,且精度可达 100% 。这些机器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保障了高铁设备的稳定运行,也让高铁乘务员无需再为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列车晚点等问题而担忧。
      再看牡佳高铁,这是我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运行环境复杂,温差大且线路多处于山区原野。为保障动车组运行信号畅通,沿线建设了 20 个无人值守的信号机械室,每个机械室内有 200 余组信号设备。以往,牡丹江电务段每月需安排 4 名人员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由于中继站地处偏远,检修人员常常要徒步长时间前往,耗时耗力。如今,第二代 AI 智能巡检机器人投入试运行。它采用滑轨运行模式,最小转弯半径仅 30 毫米,配备升降云台,升降行程达 2 米,可实现无死角位移。同时,它还增加了 2D 激光定位器,最小对位精度提升至 2 毫米,并采用先进的 TOF 视觉面阵避障技术,有效解决避障难题。该机器人还能监控漏水、温度、湿度、防鼠等情况,一旦超过预设值便发出报警信号。这一机器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牡佳高铁信号设备的稳定运行,也为其他高铁线路在复杂环境下的设备巡检提供了可行方案 。

      随着机器人在高铁领域的广泛应用,高铁设备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从车站服务到设备检修,机器人正逐步成为高铁运营不可或缺的 “新员工”。它们与高铁乘务员等工作人员协同合作,共同为旅客打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也推动着我国高铁事业朝着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在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机器人在高铁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持续助力铁路运输行业的革新与发展 。

【关注本网站】:掌握行业实时动态丨高铁招聘信息最新招聘2025丨高铁招聘网最新招聘官网2025丨高铁乘务员报名官网丨全国高铁乘务员招聘官网铁路招聘丨高铁乘务员丨2025年高铁招聘丨乘务员招聘丨高铁乘务员招聘丨高铁招聘官网丨铁路招聘官网丨铁路局招聘信息丨铁路局乘务员招聘丨高铁乘务员要求丨铁路人才招聘网丨高铁票查询丨2025年铁路局招聘丨售票员招聘丨高铁招聘